一、加工技术要求与执行标准
1、化学成分控制
钛合金棒材需符合GB/T 3620.1对元素含量的规定,复验时允许偏差参照GB/T 3620.2。
2、尺寸公差规范
热加工棒材:直径或边长偏差按GB/T 2965-2007表一执行,不圆度≤尺寸公差之半。
冷加工棒材:车光后直径偏差符合行业标准,退火态棒材长度允许偏差+20mm。
3、物理性能要求
退火态显微组织需均匀,纯钛晶粒度不粗于5级,钛合金需符合A1~A9级别。
超声波探伤要求达φ2.0mm-9dB。
二、核心加工工艺
1、热加工技术
锻造工艺:通过镦拔循环锻造优化材料致密度,成材率可达80%以上。
轧制与退火:热轧后需退火消除内应力,退火温度和时间根据合金类型调整。
2、精密磨削技术
无心磨床加工:通过砂轮、调整轮协同控制,实现H7~H11级精度,解决钛合金高硬度和低导热性导致的砂轮粘接问题。
冷却润滑优化:采用专用磨削液降低氧化风险,减少高温引起的表面变形。
3、表面处理与成型
冷拔或冷轧工艺用于高精度棒材生产,需严格控制切口量。
增材制造含氮钛合金可通过激光熔覆技术提升表面硬度和耐磨性。
三、行业趋势与创新
工艺革新:真空热处理结合多向锻造显著提升棒材均匀性,降低探伤缺陷率。
标准国际化:国内企业逐步采用美标以适应高端装备出口需求。